当前位置 >>  首页  综合信息  综合新闻

热烈祝贺高绍武、李征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圆满成功

稿件来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效精密加工技术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9-10-18

热烈祝贺高绍武、李征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圆满成功


 辛勤耕耘,换来丰硕成果,努力拼搏,终有收获喜悦。20191018日,高效精密加工技术研究所高绍武、李征圆满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论文工作获得了答辩评委们的一致好评。

 高绍武博士是徐九华教授2013级直博生,学位论文提出将铰珩工艺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燃油喷口的精密加工中,从铰珩工具研制、铰珩工具修整、铰珩毛刺形成、喷口铰珩工艺四方面开展研究,最终实现航空发动机燃油喷口的精密制造。

 论文主要创新点主要有:

1.提出了采用柔性铰珩工具精密加工航空发动机燃油喷口的工艺技术,制备出高精度柔性铰珩工具,并开展工艺优化,实现了燃油喷口的高效、高一致性精密加工。

2.提出了柔性铰珩工具轮廓的测量与表征方法,建立了柔性铰珩工具轮廓演变预测模型,解决了喷口加工用柔性铰珩工具精度不易控制的问题。

3.揭示了喷口铰珩加工中,切削层材料塑性流动和切削层下方材料的塑性变形共同影响下的毛刺形成机理,提出了铰珩毛刺控制策略,为实现喷口边缘形貌的精确控制打下了基础。

高绍武博士答辩现场

高绍武博士听取答辩决议

高绍武博士与答辩组专家合影

高绍武博士与导师合影

 李征博士是丁文锋教授2014级博士生,学位论文结合钎焊CBN砂轮与高速磨削的优势提出开展颗粒增强钛基复材高效低损伤磨削研究,围绕高速磨削加工性、磨削烧伤、表面缺陷、磨削工艺四个问题开展探索。解决颗粒增强钛基复材磨削过程存在的加工效率低、表面易烧伤、孔洞缺陷严重等难题,为实现该类材料高效低损伤磨削提供了技术和理论支持。

 论文主要创新点有:

1.明确了PTMCs发生磨削烧伤的临界温度为600 ℃,建立了磨削温度与磨削烧伤表面GRH灰度色度表征参数之间的关系模型。

2.基于PTMCs内部显微结构与TiC增强颗粒特征,建立了三维混合材料温度场仿真模型,准确预测了PTMCs的磨削温度和烧伤程度。

3.建立了PTMCs磨削去除的微观仿真模型,揭示了加工表面孔洞缺陷的形成机制,阐明了单颗磨粒切厚、磨削速度和磨粒前角对表面孔洞缺陷的影响规律。4.提出了大切深小切厚高速磨削工艺,有效抑制了磨削表面孔洞缺陷形成,实现了PTMCs高效低损伤磨削加工。

 高绍武和李征两人学位论文答辩的优异成绩将激励课题组师弟师妹们在今后科研的道路上继续努力奋进,取得更好的成绩。

李征博士答辩现场

李征博士听取答辩决议

李征博士与答辩组专家合影

李征博士与导师合影